找到相关内容3178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身义

    熟读深思,如法修行,从十信满心,得六根清净,证入初住,见少分法身。历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彻证满分法身,现圆满报身,以大悲心起随类用,即现千百亿化身,与十方诸佛也。”或疑六道...者,四圣六凡所同者也,称为本觉。报身者,万劫修行所显者也,称为始觉。始本合一,方证佛果,然后现无量化身以度含灵。六道凡夫,虽有法身,隐而不现;堕业所受之身,或为人,或为畜,即是报身;堕类现形之用,故...

    杨仁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1153822.html
  • 傅大士 心王铭

    识心见佛。 是心是佛,是佛是心。念念佛心,佛心念佛。 诚然 欲得早成,戒心自律。净律净心,心即是佛。 除此心王,更佛。欲求成佛,莫染一物。 心性虽空,...非心。 非佛莫测,所堪任。执空滞寂,于此漂沉。 诸佛菩萨,非此安心。明心大士,悟此元旨。 身心性妙,用更改。是故智者,放心自在。 莫言心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4453909.html
  • 如来因业制戒

    如来因业制戒  一切诸戒,皆我心业,世尊如业制法,而警悟之,有戒。众生业无量故,戒亦无量,业无尽故,戒亦无量。当知二百五十,三千八万,无量律仪,非他法也。   心随境转故随妄,心境相合故兴业,...,不缘外境,摄心反照,但见一识,识即心体,不守自性,随染净缘,造黑白业,成善恶报,故有生佛依正十界差别。始不了,遍法界境,造虚妄业,出没生死,是故如来,如法界境,制无边戒,戒别体,即虚妄业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35755442.html
  • 见、修、行三方面之法要

    见、修、行三方面之法要—米拉日巴 《易解易行的见、修、行三方面之法要》 上师加持入我心, 加持令我见空性。为答信主之请问, 作歌取悦本尊佛。显现、空寂及, 此三见地之精要;明朗、散与念, 此三修行之精要;贪、执、挂碍,此三密行之精要;欲、惧、迷惑,此三成就之精要;谄、隐、矫作,此三密戒之精要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...

    米拉日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61656428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“识心见性”学说

    本心和本性与佛的本性本质区别,所谓“本性是佛,离性佛”,所以“识心”或“见性”又是“成佛”的同义语。  “坛经”认为,人的先天本性中不仅蕴含世间的万事万物,而且蕴含着全部佛理。自我的心性一切具备,欠无缺。真理、智慧、佛性,也就是佛教所认为的一切美好的理想的东西,全在人的一心之中。宇宙万有,人生穷达,均由心性创造。《坛经》把“迷”于本心本性作为沉沦于生死苦海的根本原因,只有“识心见性”才能超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23457433.html
  • 熙手书溥仁寺碑文

    远服要荒;深仁厚泽,沦及骨髓。蒙古部落,三皇不治,五帝不服,今已中外矣。论风俗人情,刚直好勇。自百年以来,敬奉释教,并二法。谨守国典,罔敢陨越,不知不识,太和有象,朕每嘉焉。鉴其悃诚,重违所请。   念热河之地,为中外之交,朕驻跸清暑,岁以为常。而诸藩来觐,瞻礼亦便。因指山庄之东,关於耕种之荒地,特许营度为佛寺。陶甓於治,取材於山。工用输挽之劳,金钱逾侈之费。经始旋功,告成不日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3461246.html
  • 慧净法师:念念在道

    修行人悟万物一体,自他;故忘掉自己,成就他人。   八、修行人以佛心为心,以佛行为行。   九、圣人不积,既已为人己愈有,既已与人己愈多。(老子)   念佛人   一、 常思地狱苦,使心...   三、地狱之火已经燃烧到了我的脚底,我日日夜夜,心心念念,只有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……,此外,我遑旁顾。   四、行走白道的人,忘记背后,向着净土,蓦直前进...

    慧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0163337.html
  • 《经言祖语》:华严宗的“心”自性清净圆明说(3)

    佛心所现。此义云何?谓诸众生自体,揽如来藏以成众生。然此如来藏即是佛智证为自体,是故众生举体总在佛智心中。    ——引自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1,《大正藏》第35卷,118页下    总在众生心中,以离众生心佛德故。此义云何?佛征众生心中真如成佛,亦以始觉同本觉故,是故总在众生心中。从体起用,应化身时即是众生心中真如用大,更佛。    ——引自《华严经探玄记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173174.html
  • 《经言祖语》:三论、唯识和密宗的心性论(2)

    皆是心想,心外法。……以此义故,不但众生有佛性,草木亦有佛性也。”    ——引自《大正藏》第45卷,40页下    界有三种,所谓法界、心界、众生界。离法界众生界,众生界即是法界;离心界法界,法界即是心界。当知此三种。    ——引自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》卷3,《大正藏》第39卷,610页下    今复结言虚空无垢即是心,心即是菩提,相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373177.html
  • 念佛是谁?

    不疑不悟。所以参禅时,应把我看成是一口钟,把心中的疑问当做槌,狠狠地‘敲击’我,必能打破疑团,廓然大彻。”  这则公案说出了“起疑情”乃参禅悟道之关键。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德性,与佛;只因无明不觉,颠倒妄执,认假作真,起惑造业,才在生死苦海中头出头没,永了期。故《法华经譬喻品》云:“三界安,犹如火宅,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,常有生老病死忧患,如是等火,炽然不息。”尽管“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5774636.html